top of page

譚駿賢 │【有感:再認識的二手轉贈】

  • 譚駿賢
  • Mar 31, 2017
  • 2 min read

昨天出了二手轉贈的訊息,意想不到的竟收到一點迴響。謝謝各位打算捐贈二手物的朋友,讓更多有用之物可找到新宿主,而不是送往堆填區。

有記者朋友問到,二手物轉贈的意義,其實標準答案不外是惜物、再用,加上少許再分配意義吧。然而,有一點我沒說,也不知如何開口說的是,回收舊物對我而言一是一個自我與對他人及環境再認識的過程。

話說,兩年籌備將辦事處成為小型借閱所,故不斷去索書、收書,有些出版社更是相當熱心的,如「進一步」一次過送出兩箱書給街坊借閱。難忘的是,某天某刻﹐一位七十歲婆婆,拿著數本書到辦事處,當中兩、三本是關於社區組織技巧的,其中一本叫《鐵絲網上的薔薇:八位韓國工運婦女的故事》。

我敢說,工運圈外沒多少人聽過曾經出版這樣的書;即使工運圈內,也沒多少人讀過這書——我確信如此。而事實上,大家要買到這書也不容易,應沒有多少間書店容得下這種冷門書的。但阿婆拿著這書給我,她說知我工運出身,較為關心工人處境,叫我好好讀這書。我覆阿婆,其實我也有這書了,妳留著送給別人。阿婆話:「放在辦事處,看看那位有緣人某天借讀,影響一世架。」

我老老實實的跟大家說,我想也沒想過,在公屋區裡會有阿婆拿著這種書來辦事處,更跟我談工人處境及工人運動﹗我們過去都沒注意基層民眾的思想世界是嗎?我們都太容易將工人都視作個案及求助者,從而忽視了他們其實也是認知主體是嗎?既然在屋邨及工作間都卧虎藏龍,我們作為組織者如何去調整角色呢?一堆問題,迫著自己去想。

當然,《鐵絲網上的薔薇:八位韓國工運婦女的故事》放了年多,一直都乏人問津。事實上,書架上其他的書,借閱的人也不多。但都不打緊的,正如阿婆所講,怎知道某時刻會有甚麼人把書借去,而竟又造就了一個工運領袖呢?大家甚知道有甚麼事不可能發生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Follow

Contact

Address

  • facebook

24419848

Yau Oi Estate Oi Chi House, 4 Yau Oi Rd, Tuen Mun, Hong Kong

24419812

©2017 BY TAMCHUNYIN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